Author: türkiyetaiwan team
-
【安卡拉博物館系列一】語文迷必去「文字博物館 Kelime Müzesi」
歡迎來到Türkiye Taiwan。安卡拉雖然不是土耳其的旅遊勝地,但對於想了解土耳其各方面歷史的旅客們來說,可是不可多得的博物館大城!這個系列我們將為您介紹安卡拉的各種博物館!喜愛逛博物館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囉! 文字博物館 Kelime Müzesi 地址 交通 開館時間 價位 地址:Kale, Gözcü Sk. No:11, 06080 Altındağ/Ankara 交通:搭乘Metro至Ulus站後,往城堡方向走25分鐘即可抵達。Ulus交通壅塞不建議搭乘公車,若不想走路推薦搭乘計程車! 開館時間:禮拜二至禮拜五,早上10.至下午5.。 價位:成人 80里拉 學生 40里拉 不能使用博物館卡Müze kart 博物館成立故事 文字博物館是由德裔土耳其作家 Şermin Yaşar建立。Yaşar作為一位作家,從小對文字極度的敏感並善於拆解文字的意涵,而他也同時也是位母親,創立一個讓孩子能夠親自觸摸、感受、思考文字的博物館是他一生的夢想。」 於是土耳其第一個專屬於「土耳其文」的博物館由此誕生。博物館以具象方式讓文字成為一個可觸摸、可見的活的物品,將那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單字、成語、諺語;或那些被遺忘的不再使用的詞語;甚至時常被使用錯誤的詞語都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在「看見文字」的同時,也去思考文字組成背後的意義與其帶給人們的感受和影響。 博物館建築 博物館是由一個三層樓的古建築改建而成,小而精緻,讓人在遊覽時有被文字包圍的感動! 現在就讓我們來細細品味文字博物館的奧妙吧! 歡迎來到文字博物館! 一進入博物館便會被可愛的歡迎地毯吸引 這些地毯會時不時更換,通常有寫著 ‘hoş geldiniz’ 歡迎光臨 ‘sefalar getirdiniz’ 您帶來了歡樂 ‘ne iyi ettiniz de geldiniz’ 您能來到這真是太好了! ‘aman efendim gözümüz yollarda kaldı’ 天啊貴客我們等你等了好久啦! ‘hangi rüzgar attı…
-
我們把台灣帶到安卡拉大學啦!:台灣文化日與交換經驗分享
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的最後日子裡,我總想著能夠做些什麼讓土耳其的同學們更認識台灣,也為這一年的交換生涯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於是在經過與安卡拉大學漢學系學生Feyzanur Öner、台灣交換生 林美華、陳欣妤,與講師同時也是台灣人的葉俊呈老師、高子晴老師商討後,這個名為 「來吧!一起來台灣交換」 “Gelin! Tayavn’da değişim öğrencisi olalım!” 活動就此展開… 🍀活動時間 時間:05.31.2024 地點:安卡拉大學 圖書館樓 306教室 講者:曾宥瑄& Feyzanur Öner 🍀活動內容 🍀第一部分:台灣經典歌曲表演 「望春風」& 「但願人長久」 第一首歌曲我們選擇台灣經典台語歌曲「望春風」開場,以合唱形式讓大家有如踏上前往台灣的班機,隨著我們的歌聲一起來到台灣~ 演唱者:曾宥瑄、林美華 望春風Bahar Esintisini Beklerken,是在1933年由李臨秋先生寫詞與鄧雨賢先生譜曲共同完成。這首歌之於台灣流行歌曲、女權都有重要的意義。李臨秋先生曾說〈望春風〉一曲是為了替那些情竇初開,卻身受傳統束縛的少女爭取他們表達「愛的自由」的發言權。其重要的文化意涵是我們選定這首歌的原因 但願人長久則由葉俊呈老師與陳欣妤同學共同表演。 🍀第二部分:Feyzanur Öner分享他在台灣的所見所學。 曾到台灣政治大學交換一年的學生Feyzanur Öner 王歐菲同學,分享他在台灣的所見所學。 歐菲非常喜歡台灣的食物。她表示身為穆斯林在台灣能夠找到許多好吃又便宜的素食餐廳,跟朋友出去玩時也能點素食品項的食物。即使不能吃豬肉在台灣還是享受到了台灣的各種美食與美食文化! 來看看歐菲最喜歡吃什麼吧! 除了食物外歐菲也分享了她在台灣如何幫助家鄉。 2023年2月,土耳其發生了毀滅性的7.8級地震,土耳其境內保守估計至少有五萬人罹難。當時人在台灣的歐菲知道地震消息後,便加入了由台灣慈濟基金會發起的土耳其賑災活動,幫忙整理運送到災區的物資。 同樣身處於地震頻繁的國家,25年前921大地震發生時,土耳其救難隊AKUT- Arama Kurtarma Derneği是第一個抵達台灣的救援隊。這也奠下兩國心繫彼此的患難情誼,土耳其地震發生後台灣也隨即派遣救援隊抵達現場搜救支援,台灣民間也各自發起活動為土耳其募款賑災。 除了慈濟活動外,歐菲也參與「台灣土耳其友好協會」,於其交換大學「政治大學」設置募款攤位,販售來自土耳其的食品與飾品。 並參與舉辦「土耳其文化節」,讓台灣人們可以更了解土耳其,與土耳其的災情和聽見來自土耳其的聲音。 她感念台灣人們為土耳其賑災所做的一切,也期許兩國間關係能夠愈來愈好,並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再度回到台灣這片土地!❤️ 歐菲的YouTube頻道 傳送門 🍀第三部分 :Kahoot 有獎徵答之「你有多瞭解台灣?」 在設計題目時我不斷想著如何透過六個簡單的小題目,既有趣又能達到讓同學們多方面的了解台灣。於是我設計了以下題目,分別為 1.台灣在哪裡? 了解台灣的地理位置後,才能慢慢深入去介紹台灣如何在這獨特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下,漸漸形塑成大家看見的台灣。 我也透過分享自身國小畢業時,與父親一起參與學校攀登奇萊南峰旅程的經歷,向大家分享台灣山林的美妙,並期盼大家都能來到台灣,親身感受台灣山林與海洋的美。 2.台灣的首都在哪裡? 以首都為題,先介紹台北成為首都背後一連串的歷史與政治議題,讓同學們能夠了解台灣的歷史是如何發展。並且在介紹台北後,也介紹其他台灣的城市,並由來自這些城市的台灣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
-
Tayvanlı müzisyen Huang Ya-Nung’un ZURNA İPEK YOLU Turu: Ankara’da
İkinci durağımız 📍Liman kitap kahve Buradaki performansta, Ye Jun-cheng hoca misafirlere bir çay seremonisi ve müzik ziyafeti sundu. Ye hoca, çay seremonisinin sırasını ve anlamını tanıttı ve flüt sesi eşliğinde, misafirleri çay kültürünün güzelliği ve derinliğine daldırdı. Son olarak, Huang ve Ye hoca birlikte Tayvan’ın geleneksel halk şarkısı “丟丟銅仔 Tiu-tiu Tâng-á”i çalarak etkinliği mükemmel bir…
-
台灣音樂家黃雅農的嗩吶絲路巡禮:土耳其安卡拉站紀錄
第二站 📍港灣咖啡Liman kitap kahve 在港灣咖啡的表演,由葉俊呈老師為與會的嘉賓們帶來茶席與音樂的饗宴。葉老師介紹茶席的順序與意涵,並搭配美妙的笛聲,讓在場的嘉賓沈浸於茶文化之美與悠長。 *更正:Bütün gücünüzü bırakın 語意為將全身力氣放掉、放鬆的意思 最後兩位老師一起演奏台灣傳統民謠「丟丟銅仔」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茶席小幫手Feyzanur Öner 王歐菲 這次很高興能夠協助並為這兩場美好的音樂饗宴做個美好的紀錄。謝謝黃雅農老師與葉俊呈老師,將嗩吶與台灣的音樂帶到土耳其,用藝術讓彼此更加靠近! 如果您也喜歡音樂、喜歡藝術,不妨留言給大家❤️ 你可能會想看…
-
交換生的自我剖析:我的焦慮&如何調適
大家好,歡迎來到Türkiye Taiwan,我是筆者 瑄 。今天想跟你們分享,在交換這一年中我體會到的焦慮和挫折,和我的調適方法。若是你們正在經歷和我一樣的過程,我想要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幫助到你。 為什麼要到土耳其交換? 在政治大學土文系就讀的第三年,我開始發現系所的課程已經遠遠跟不上我自學土耳其語的進度,也開始渴求關於更多土耳其語言、文化各方面的知識。 於是在大三那年,報考了交換考試,來到了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展開了為期一年,體驗並各方面學習有關土耳其的一切的交換生活。 交換的初衷是想著,讓自己好好的沈浸在土耳其的生活、學習在台灣較稀缺的知識、透過旅遊看更多土耳其的文化與藝術等。 這些初衷與目標最終都有被達成,但在達成的過程中其實是快樂與痛苦交雜的,快樂來自於短暫的成就感,而很快的這股快樂便會被焦慮淹沒,轉化成更多追求的無底洞。 焦慮從何而來? 1.攀比與不落人後的焦慮 當我很慶幸自己成功通過了一門滿艱難的課程,並也達成了「學到台灣較稀少知識」的小目標時,從書堆中抬頭,卻看到同期的交換生們,各個都好像已經去到了你沒去過的景點、認識了更多朋友、享受了更多美好時,會開始自我懷疑,難道我把交換的重點擺錯了嗎?不過這不是我一開始就追求的嗎?怎麼到頭來我竟沒有很享受這一切呢? 這種因為焦慮、攀比、不想輸等使人窒息的「我還不夠好」心態,使得我某段時間愈發的如無頭蒼蠅般,汲汲營營地清單式的追求那些 「其實沒有很想要,但做了才能證明我是一個合格交換生」的各種事物。 甚至因著這樣的焦慮,腦中還會出現許多假想敵,告訴我「這個人去過了這些地方,我不能輸我也要去。」,或是「這個人做了這些,我也要來做。」。 同時也會因為焦慮,腦中開始投影出許多還未也不可能發生的畫面,像是「回到台灣後,大家知道我沒去過那個地方旅遊,是不是會覺得我根本白去了。」,又或是「我沒有交到很多當地朋友,大家會不會⋯」。 諸如此類的,因著在乎人們的眼光、對自己的自尊與高要求等,所有讓人窒息的念頭揉雜成團的巨大焦慮,在交換的前半部分不斷將我吞噬。並驅使我追求更多。最後達成目標時發現,過程的回憶盡是對自己的批判、對不完美的懊悔與對競爭的汲汲營營和惶恐焦慮。 🌖我如何調適 直到某一天,一件極小的事情壓垮了我。腦中「我不夠好的聲音」終日回放,我變得極為憂鬱與焦躁。雖然每天正常的去上課、和朋友碰面。但社交的能量已經連一次短暫的對談都應付不上,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每天夜裡都是哭著入眠,問自己「我到底來這裡、度過這一年到底有什麼意義。」 但性格要強的我,不敢跟任何人提到最近的狀況,永遠只想讓人看到我正向、陽光、積極的一面。直到每天沒來由地哭、提不起勁、躁鬱的情況持續兩個禮拜後,我開始意識到「我生病了,需要幫助。」 於是我慢慢的向身邊的伴侶與朋友們,透露出我需要幫助的訊號。猶記那晚,我止不住的邊哭邊抱著伴侶,一連串的把所有內心的聲音都傾瀉而出 「我是不是所有人的累贅?我爸媽送我來唸書我竟然把時間花在憂鬱,我是不是很無能?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優秀,我卻始終都不夠好?我憑什麼在這裡抑鬱,世上比我不幸的人多的是…」 伴侶只緊緊的抱住我說 「你不是累贅,大家都很願意幫助你。我也一直都在你身旁。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度過這些。」 好朋友們也透過告訴我,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願意説他們都願意傾聽,也不用去執著於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因為在他們心中,我一直是發著溫暖光芒的瑄。 從那之後,我開始緩下腳步,每天將生活中讓人開心的小事紀錄下來,在心裡感謝這些讓世界更美好的元素們。 學校附近公園內躺著曬太陽的可愛阿伯們 公園裡盛開的梅花,與綁著的祈福繩。 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正視自己想要什麼,把旅遊的費用,挪用作為看喜歡的樂團、音樂劇的經費,不再盲目的跟著大家旅遊、踩點,而是找尋真正能讓我感到富足且踏實的藝文活動。也把那所謂「必看美景、必做清單」徹底刪除,不再追求勾選式的滿足,而是發自內心的知道「我想要看什麼、體驗什麼」而去做。 攀比的焦慮雖然時不時仍會煩擾著我,但在理解完人類大腦的組成後,我知道「攀比、對現況不滿足、追求更好」等焦慮,都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人類的生存本能,也是促使我們不斷成為自己的動力。 當焦慮再度襲來時,我不會馬上就厭惡並試圖擺脫,而是好好的問自己,焦慮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若是因為眼下的事情時,那就盡我所能的去做;若是因為未來的事情,適度的焦慮可以督促我,但要時時警覺不要讓焦慮製造對還未發生的事件的恐慌;若是因為過去的事,那麼焦慮也無法改變過去,從現在開始就好了。 告訴自己,那些很糟的場景都是自己製造的,什麼都還沒發生也什麼都不會發生。你的幸福和痛苦都是屬於你獨一無二的感受,不會因為他人的幸福與痛苦而消失。 且其實自己一直在以自己的腳步進步著,只是進步並不都是永遠的往上,而是時而往前、時而停滯,時而飛快、時而緩慢。但能夠做到好好的與焦慮共處,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然後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誇獎,知道自己值得也是被愛著的❤️ 2.人際關係的挫敗與孤獨 這一年內,我只結交了兩到三位真正要好的當地朋友。在這裡,人們看到我們時常很興奮期待的問「你是韓國人嗎?是日本人嗎?」,當你回答不是時,他們眼中閃過的失望是忘不了的。 當意識到我們不是他們偏好的、想理解的「外國人」時,第一反應會很想好好的介紹自己來自哪裡,但許多時候都會被回答「哦所以你們就是中國人對吧!」;或被反問「你們會吃蟲嗎?」;或是被教育「你知道你們那裡很危險嗎?我有在新聞上看到隨時都會發生戰爭!」等。 最後對話往往都是接受他們給我的設定,然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下去,最後各自散會。知道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也都是很喜歡外國人的人,但對於渴求深刻人際關係的我,這樣長時間且頻繁的速食交友真的使我感到很氣餒。 另外,因為沒有很多朋友的緣故,通常都是一個人行動,難免會覺得孤單,當好不容易結交到同為交換生的朋友時,對方卻又馬上要回國,或是有自己的計畫不會待在同一個城市。這樣的孤獨感時常會讓人覺得很空虛,且加深對家鄉的思念。 🌖我如何調適 意識到生命中人們就是這樣來來去去,在你的生命裡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留著時,好好的珍惜彼此的情誼,在他們離開時好好的給予祝福。 沒辦法有深刻的情誼也無妨,多認識一些人、多聊一些,只要對話和相處都是舒服自在的,那也是很不錯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慢慢的學著好好和自己相處,找一些自己獨處時做起來會很享受的事(像我自己就是寫這個網站、和煮飯),如此就能漸漸的減少對獨處、孤獨的恐懼,也能減少因恐懼而生的強迫社交。 3.對未來的焦慮與迷茫 這和第一點不落人後的焦慮很相似,差別是當看到在台灣同屆的朋友們,一個個開始畢業、找實習、讀碩士時,轉頭看到自己還在當一個得不到學位的交換學生時,停滯不前原地打轉的焦慮。 迷茫則是因為接近回去的日子,對未來該選擇什麼工作、什麼樣的人生,看似有些頭緒卻又不是百分百確定的那種迷茫,時常讓我感到很不安。(尤其如今AI的崛起,大家都說我們語言專業的會是第一波丟掉飯碗的人_(:з」∠)_) 🌖我如何調適 對未來的焦慮不管在哪裡、哪個階段,都會一直存在,告訴自己焦慮的產生不是因為我真的在這一年浪費了時間、毫無長進、原地踏步,而是因為渴望進步和改變才產生出這種焦慮。 我覺得最有效的做法是,為他們的新成就和新階段感到開心並好好的祝福,同時也為自己脫離不健康的焦慮而感到驕傲。 並認知到自己這一年是有長進的,不管大或小,只要有學到新知、體驗到不同的生活,那就是成長。只要開始肯定自己,便能慢慢的把這種惡性的競爭意識和焦慮轉化成良性的、能夠助長自己進步的好的力量。 而對未來的迷茫,我則是選擇佛系看待🤣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專注現在,讓自己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永遠與時俱進。不過份的焦慮,但永遠保持對時代變化的警惕。 結語 焦慮、不安、迷茫、惶恐、渴望、挫敗…等,都是我們必經且永遠會伴隨著我們的。希望透過我的親身經歷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有人正和你經歷著一樣的過程。也請不要害怕求救,你從來不是累贅,總會有人伸手拉你一把的! 身在永遠不斷競爭的社會裡,為自己建立競爭以外的價值體系是很重要的,也是我正在學習的。如果你也有對競爭的龐大焦慮,不妨為自己建立一個不用競爭便能得到很大滿足感、幸福感的行為模式。 我最近在練習的除了感恩生活中大小的美好事物外,也開始練習更深刻的感受看到的一切,例如一個人到博物館時會待上好幾個小時,不拿手機,只靜靜的讀每一個文字,讓自己和文物一起沈澱。逛完後會得到很大的富足感!…
-
Life In Türkiye: Ultimate Guide to Transportation and Travel in Ankara & Turkey
Welcome to TürkiyeTaiwan! Want to know how to do intercity bus, high-speed train, train, metro, and bus travel in Turkey? After living in Turkey for a year, we have compiled many practical transportation methods and tips. Today, we will provide you with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n how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get around Ank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