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Travel
-
一整天不吃不喝好痛苦 穆斯林為什麼要齋戒?【土耳其文化】
你能想像嗎?有一群人能夠整整一天直到日落前不吃不喝,而且持續一個月! 他們就是穆斯林!你可能會想,人生苦短,他們為何要這樣折磨自己呢?今天就讓 turkiyetaiwan 土耳其X台灣 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那些齋戒小知識! 1. 齋戒真的是整天不吃不喝嗎? 不是!穆斯林的齋戒並不是一整天都不能吃喝,而是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段進食。每年齋戒月,穆斯林會在清晨4點左右起床,吃一頓封齋飯 sahur 。許多家庭會提前準備好,放冷凍,早上加熱就可以輕鬆享用! 有趣的是,土耳其在齋戒月期間會有敲鑼打鼓的傳統!(如影片所示) 這個傳統來自鄂圖曼帝國時期。當時,為了喚醒人們在天亮前享用封齋飯(Sahur),會有專門的鼓手(Ramazan Davulcusu)在街上巡遊,敲響大鼓(davul)。 這不僅是提醒大家起床吃飯,也象徵著齋戒月的熱鬧與團結。至今,許多土耳其城市仍保留這一傳統,尤其是在小鎮與鄉村,鼓手還會穿著傳統服飾,甚至即興演唱祝福詞,為齋戒月增添濃厚的節慶氣氛! 封齋飯後,會進行一天的第一次禮拜。禮拜結束,禁食就開始了,直到日落之後才能吃 開齋飯 iftar。影片為筆者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參加過的千人開齋活動! 最經典的開齋飯前菜就是椰棗 hurma,因為它富含熱量與糖分,吃一顆椰棗能迅速補充能量,避免在長時間齋戒後過度進食。 2. 真的不能喝水嗎?每個人都要齋戒嗎? 是的,除了不吃東西,穆斯林在齋戒期間也不能喝水、抽菸、發脾氣、發生性行為,甚至連撒謊都不行,部分嚴格的做法連吞口水都不行,必須吐掉。 不過,齋戒並非強制參與。孕婦、生理期的女性、病患及身障人士都可選擇不齋戒。 而對於小朋友,土耳其人會鼓勵他們先體驗“兒童齋戒” Tekne orucu,通常是從清晨到中午禁食,讓他們逐漸適應,並決定是否要參與。 3. 齋戒這麼痛苦,為什麼穆斯林要齋戒? 齋戒對穆斯林來說,不只是禁食,更是一個精神的修行。 齋戒月是《可蘭經》降世的時候,穆斯林相信透過禁食、禁慾,專心誦讀可蘭經,就可以更接近真主阿拉。同時,這也是他們修身養性的時期,通過齋戒淨化心靈與身體,讓身心保持乾淨的狀態。 而且禁食讓穆斯林感受到飢餓與困苦,進而學會感恩上蒼的恩賜,並且更能理解窮人的艱難處境,促使他們幫助弱勢群體。 4. 如果我去土耳其玩,正好碰上齋戒月,會不會沒東西吃? 完全不用擔心!在齋戒月期間,許多餐廳依然正常營業,並且在開齋時間,土耳其還會有特別的齋月夜市,販賣各種美味的土耳其料理!熱鬧程度不亞於台灣的夜市!如果有機會到土耳其玩請ㄧ定要體驗熱鬧的齋月夜市! 影片為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哈瑪歐努Hamamönü 區的齋月夜市!超級好玩筆者齋月期間往那裡去玩了好幾次,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土耳其大部分的人都會齋戒,因此公家機關或學校的茶水間會在此時關閉! 5.我的朋友在齋戒 我該做什麼 如果有朋友、同事、家人在齋戒,我們應該保持平常心並尊重他們的信仰,避免在他們面前吃東西或傳食物的照片給他。也避免讓他們動怒或打擾他們的禮拜時間! 6.什麼時候正式開齋 開齋節的日期是依據伊斯蘭曆(陰曆)確定的,而伊斯蘭曆的每個月都是以新月(hilal)的出現為標誌。。 傳統上,穆斯林社群會在齋戒月的最後一天觀測新月,確保翌日是否為開齋節。這使得開齋節的確切日期可能因地區而異,因為不同國家可能會根據當地的月相觀測結果來決定節日的開始時間。 圖片來源:HAKSÖZ HABER 以上就是齋戒小知識!謝謝你的閱讀💕 想知道更多開齋節小知識嗎?點我看更多 你可能會想看… 有任何想法或心得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我們都會看的!
-
土耳其開齋節竟然和華人新年超像?!【土耳其文化大全】
大家好,歡迎來到 Türkiye Taiwan 土耳其X台灣!你知道最近是開齋節嗎? 開齋節(Ramazan Bayramı)是穆斯林在經過整整一個月的齋戒後迎來的盛大節日!這一天,人們會與家人團聚、拜訪親友,光是這點聽起來就已經很像我們的農曆新年了吧。 不過,還有更多超像過年的習俗,像是—— 1. 穿新衣吃圍爐飯! 在開齋節的第一天,土耳其人會早早起床,換上特地準備的新衣,全家人團聚,一起享用超豐盛的早餐!對於剛結束齋戒的穆斯林來說,這一頓可是如同年夜飯一樣的重要,不只是美食,更象徵著新的開始。 圖片來源:Peynirci Baba 還有一首超有名的歌曲『今天是開齋節 Bugün Bayram』,由土耳其超知名歌手Barış Manço演唱。 2. 發紅包 你以為壓歲錢是我們獨有的習俗嗎!其實在土耳其他們也會發壓歲錢。開齋節的這天,長輩會準備「開齋節零用錢」harçlı),晚輩則會恭敬地親吻長輩的手背,說上吉祥話,然後就能拿到這份小小的祝福。是每年最讓小朋友們期待的環節。 吻手禮示意影片 3. 走春拜年 開齋節的清晨,人們會在家裡做好禮拜後,全家前往清真寺參加開齋節禮拜。隨後,便開始四處拜訪親友,就像過年走春一樣! 而為了款待來訪的客人,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各式傳統甜點,例如: 🍯 巴克拉瓦(Baklava) 一個酥脆,充滿堅果香氣的千層酥 圖片來源:SIS Sugar 🧀 庫內法(Künefe) 用酥香米粉包裹鹹香爆漿起司的起司派 圖片來源:Give Recipe 🌹 古拉曲(Güllaç) 玫瑰牛奶皮夾著滿滿開心果的玫瑰奶酪 圖片來源:nefis yemek tarifleri 這些甜點象徵節日的甜美與祝福,如果你是螞蟻人去土耳其千萬不能錯過! 4. 買糖果、辦年貨 在開齋節前夕,超市裡會擺滿各種糖果,還是秤斤賣的! 圖片來源:Sivas Haber 因為開齋節這天,小朋友會去挨家挨戶的拜訪拿糖果。因此開齋節在土耳其又叫 糖果節 Şeker Bayramı ! 在開齋節吃糖,不僅有「吃甜甜好過年」的寓意,還象徵著感恩與祝福。 5. 大掃除 開齋節前,土耳其人會徹底清掃家裡,包含清真寺也會進行大掃除!不僅是為了除舊佈新,更是希望讓來訪的親朋好友感受到溫馨與整潔的環境。…
-
「媽媽值得被看見」——安卡拉母親博物館 讓人哭著走出來的溫暖聖地【安卡拉博物館系列四】
“Ne kadar isterseniz, o kadar anne.”「你願意接受多少母愛,就有多少母親。」 博物館創辦人 Şermin Yaşar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看看媽媽了呢?母親,總是家庭中最默默付出的角色。她們無聲地承擔著無數重擔,日復一日地守護著家人,為愛付出,毫無保留。當我們提到母親,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洗衣、煮飯、打掃、嘮叨等日常瑣事。 這個世界似乎很少歌頌「母親的美」。然而,安卡拉的「母親博物館」正是為了改變這種刻板印象。 這座博物館透過多樣的藝術作品,呈現「永恆的母愛」,保存並重新詮釋母親的價值與美麗。它讓我們重新看見——母親,不只是無私的守護者,更是充滿愛與美的象徵。 現在,就讓 TürkiyeTaiwan 帶你一步步走進這座充滿情感與溫度的博物館! 獻給安那托利亞所有 現在、過去以及未來的母親。 在我成長的村莊裡,有許多母親。除了自己的母親、祖母、曾祖母,我們還稱鄰居為「鄰居媽媽 Komşu anne」、嫂嫂是「親親媽媽 cici anne」、親家是「親家母 dünür anne」。還有「奶媽 süt anne」,以及「hacı anne」——那些曾踏上朝覲之路的長者,或是默默照拂他人的女性。 *Anne (阿餒)是土耳其文的 媽媽 童年時,我們願意擁有多少母親,就能擁有多少母親。當我們成為母親時,我們願意擁有多少孩子,就能擁有多少孩子…… 這座博物館,是我獻給所有母親的禮物——獻給那些我曾見過、未曾見過、曾認識、還未認識的母親們,一聲孩童的問候。 參觀博物館時,你可以向這些母親們致意,或靜靜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致意。你願意得到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創辦者Şermin Yaşar 交通&票價 地址:Hacettepe, Salaş Sk. no:12, 06950 Altındağ/Ankara, 土耳其 交通:搭乘Baskentray至Cebeci站,再走10到15分鐘就到啦 票價:成人120里拉 學生60里拉 (博物館卡Muze Kart不適用) 入口的溫暖藝術品與叮嚀 晾的不是衣服,是對家人無盡的愛 一進入博物館,你便會看到那排晾曬著的孩子衣服。這些衣服,象徵的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是母親對孩子無盡的愛與關懷。 母親的「愛的語言」,往往不是簡單的「我愛你」。有時候,愛是「衣服髒了,換下來,媽媽幫你洗」;有時候,愛是「天氣變冷了,記得多穿一點,別感冒了」。這些日常的細微關懷,是母愛最深刻的表現 母親博物館的可愛叮嚀 💛 1.…
-
超大餃子加優格?!烏茲別克餐廳初體驗【安卡拉我推的餐廳ㄧ】
歡迎來到 TürkiyeTaiwan!你吃過烏茲別克料理嗎?試過搭配優格的超大餃子,或品嚐過撒上葡萄乾的香氣四溢的米飯嗎?今天,TürkiyeTaiwan 帶你走進安卡拉一家超推薦的烏茲別克餐廳,一起來探索這片來自絲綢之路的美味! 烏茲別克小檔案 烏茲別克在哪裡? 烏茲別克(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是中亞的一個內陸國家,位於伊朗、土庫曼與阿富汗之間。作為歐亞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這裡曾歷經蒙古帝國與蘇聯的統治。其中,最古老且排名第二的大城——撒馬爾罕(Samarkand),自古以來就是文化交融的中心。西元 329 年,亞歷山大大帝攻入撒馬爾罕時,驚嘆道:「這座城市比傳說中的還要美麗!」 烏茲別克人說什麼語言? 烏茲別克的官方語言為烏茲別克語(Ўзбек тили / Oʻzbek tili),屬於突厥語系,與現代維吾爾語相近。由於歷史上的蘇聯影響,烏茲別克人普遍能說俄語,且在前蘇聯國家之間,俄語仍是主要的跨國溝通語言。 烏茲別克人的信仰 烏茲別克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因此飲食文化中幾乎看不到豬肉的蹤影。此外,受中東伊斯蘭文化與蘇俄影響,烏茲別克飲食融合了多元特色,造就獨特的美食風格。 烏茲別克人在土耳其 作為同屬突厥語系的國家,烏茲別克與土耳其語言相似、地理相對接近,因此不少烏茲別克人選擇移民、留學或在土耳其發展。至今,已有超過7 萬名烏茲別克人定居於土耳其,並開了許多烏茲別克社群與餐館。 來到土耳其,不僅能品味道地的土耳其料理,還能一窺中亞文化、伊斯蘭風情與西方文化的交融!這樣的旅行,絕對物超所值! 我推的烏茲別克餐廳 「烏茲別克餐館Özbek Sofrası」 地址 土耳其 Ankara, Keçiören, Güçlükaya Mh. 交通 搭乘安卡拉地鐵metro至 Belediye 站步行十三分鐘。或搭乘公車至Estergon 城堡(estergon kalesi),再步行五分鐘便可抵達,看到一個超大的蒙古包就抵達啦! Estergon城堡:位於Keçiören區的最高地,可以俯瞰整個城市。 價格 & 菜單 💰 個人花費:約 300-400 里拉(2024 年價格,因當地通貨膨脹嚴重,實際價格請依現場菜單為準) 環境特色 這家餐廳是一座巨大的蒙古包,極具中亞特色。內部空間非常寬敞,且蒙古包的特殊結構使得熱對流循環良好,即使在安卡拉寒冷的冬天用餐,仍然感到非常溫暖舒適! ✨ 獨特體驗:當天用餐時,突如其來的強風讓蒙古包頂部與玻璃微微震動,雖然有些驚險,卻也讓這場美食之旅更加難忘! 🍽 內部裝潢:餐廳內部擺滿長型鋪布的桌椅,四周點綴著烏茲別克傳統服飾與裝飾品,濃厚的中亞風情讓人瞬間彷彿置身烏茲別克的帳篷中,享受當地道地美食! 此外,除了一般的座椅外,餐廳還設有可脫鞋盤腿而坐的座位區,類似日式和室風格。店員表示,這樣的用餐方式更加傳統,能讓人真正感受到烏茲別克的地道飲食文化! 店內的裝飾與烏茲別克傳統服飾 菜品推薦 這次是我們的初訪,所以特地挑選了網路上大家都推薦的餐點。結果大大超出預期——每道菜都超好吃,完全沒踩雷!…
-
🇹🇷突厥歷史迷必訪🇹🇷土耳其首間博物館-安卡拉民俗博物館! 【安卡拉博物館系列三】
歡迎來到 TürkiyeTaiwan,每一篇文章帶您走訪安卡拉特色的博物館! 今天要介紹的是—— 安卡拉民俗博物館 Ankara Etnografya Müzesi 介紹 這間博物館是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間博物館,擁有十個展廳,一次參觀就能深入了解從塞爾柱帝國、鄂圖曼帝國至今的伊斯蘭文化、蘇菲教派,以及安那托利亞的歷史與文化。參觀人數不多,非常適合喜歡沈浸在歷史氛圍中,享受被古物靈魂包圍的你! 票價、交通看這裡! 地點:Hacettepe, Etnoğrafya Müzesi, 06230 Altındağ/Ankara, 土耳其 交通:搭乘地鐵至 Sıhhiye 站,步行 10-12 分鐘 票價:147 里拉(2024 年票價,當地通貨膨脹嚴重,請依現場票價為準) 開放時間:08:00 – 17:00 博物館展什麼? 入口大廳:國父凱末爾紀念區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Mustafa Kemal Atatürk) 的雕像與紀念碑。 安卡拉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曾是凱末爾於 1938 至 1953 年長眠之處,因此入口大廳主要以此為主題,讓參觀者緬懷他的貢獻。 展區一:木雕作品廳 (Ahşap Eserler Salonu) 此區展示塞爾柱與鄂圖曼時期的木雕工藝,一走進此區彷彿走上歷史的道路,透過古代安那托利亞精湛的木工技術,和精美的清真寺雕刻作品,感受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精選展品 Nevşehir Taşkunpaşa 清真寺的木製米哈拉 (Mihrab) 壁龕與講壇 (Minber) -12 世紀 Ahi Şerafeddin…
-
【 安卡拉博物館系列二 】Cin Ali Müzesi 聰明阿里博物館
歡迎來到TüekiyeTaiwan!安卡拉擁有眾多博物館,不論你想看民俗、文化、現代藝術等,都一定有適合你的博物館,甚至連教育相關的博物館都有!今天就讓我們為您介紹「土耳其兒童教育」的先驅「Cin Ali」與其博物館! Cin Ali 聰明阿里 是誰? 如果你問起土耳其人Cin Ali 是誰,你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Cin Ali 是我兒時最好的朋友!」 「Cin Ali 是賣Simit麵包的!」 「Cin Ali 是一個停不下來的英雄!」 Cin Ali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身分呢,因為Cin Ali 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一個童書角色!不過一個童書角色為何能在這麼多的土耳其人心底,留下這麼深刻且多樣的印象呢? 因為Cin Ali 是每個土耳其小朋友,進入小學開始識字後人手一本的土耳其語學習書!不同於如今看到的學習書,Çin Ali 的作者 Rasim Kaygusuz,在小學任教17年後,他發現當時的學校並沒有能夠讓孩子學的有趣又有效的教具,於是便開始,以自己的教學經驗,著手開發各種讓孩子能邊玩邊學的教具。 到了1968年的某天,他對著同樣是老師的妻子 Remziye Kaygusuz說道 「我要寫一本書,我要做出一系列讓孩子能夠輕鬆閱讀學習的書。」 左起 Cin Ali 之母Remziye Kaygusuz , Cin Ali 之姐Nesrin Kaygusuz (上) Nevrin Kaygusuz (下),Cin Ali 之父 Rasim Kaygusuz 於是Cin Ali 系列童書便從此誕生!簡單的插畫搭配大型的字體,讓孩子能夠輕鬆的閱讀和想像Cin 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