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4 June 2024
-
交換生的自我剖析:我的焦慮&如何調適
大家好,歡迎來到Türkiye Taiwan,我是筆者 瑄 。今天想跟你們分享,在交換這一年中我體會到的焦慮和挫折,和我的調適方法。若是你們正在經歷和我一樣的過程,我想要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幫助到你。 為什麼要到土耳其交換? 在政治大學土文系就讀的第三年,我開始發現系所的課程已經遠遠跟不上我自學土耳其語的進度,也開始渴求關於更多土耳其語言、文化各方面的知識。 於是在大三那年,報考了交換考試,來到了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展開了為期一年,體驗並各方面學習有關土耳其的一切的交換生活。 交換的初衷是想著,讓自己好好的沈浸在土耳其的生活、學習在台灣較稀缺的知識、透過旅遊看更多土耳其的文化與藝術等。 這些初衷與目標最終都有被達成,但在達成的過程中其實是快樂與痛苦交雜的,快樂來自於短暫的成就感,而很快的這股快樂便會被焦慮淹沒,轉化成更多追求的無底洞。 焦慮從何而來? 1.攀比與不落人後的焦慮 當我很慶幸自己成功通過了一門滿艱難的課程,並也達成了「學到台灣較稀少知識」的小目標時,從書堆中抬頭,卻看到同期的交換生們,各個都好像已經去到了你沒去過的景點、認識了更多朋友、享受了更多美好時,會開始自我懷疑,難道我把交換的重點擺錯了嗎?不過這不是我一開始就追求的嗎?怎麼到頭來我竟沒有很享受這一切呢? 這種因為焦慮、攀比、不想輸等使人窒息的「我還不夠好」心態,使得我某段時間愈發的如無頭蒼蠅般,汲汲營營地清單式的追求那些 「其實沒有很想要,但做了才能證明我是一個合格交換生」的各種事物。 甚至因著這樣的焦慮,腦中還會出現許多假想敵,告訴我「這個人去過了這些地方,我不能輸我也要去。」,或是「這個人做了這些,我也要來做。」。 同時也會因為焦慮,腦中開始投影出許多還未也不可能發生的畫面,像是「回到台灣後,大家知道我沒去過那個地方旅遊,是不是會覺得我根本白去了。」,又或是「我沒有交到很多當地朋友,大家會不會⋯」。 諸如此類的,因著在乎人們的眼光、對自己的自尊與高要求等,所有讓人窒息的念頭揉雜成團的巨大焦慮,在交換的前半部分不斷將我吞噬。並驅使我追求更多。最後達成目標時發現,過程的回憶盡是對自己的批判、對不完美的懊悔與對競爭的汲汲營營和惶恐焦慮。 🌖我如何調適 直到某一天,一件極小的事情壓垮了我。腦中「我不夠好的聲音」終日回放,我變得極為憂鬱與焦躁。雖然每天正常的去上課、和朋友碰面。但社交的能量已經連一次短暫的對談都應付不上,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每天夜裡都是哭著入眠,問自己「我到底來這裡、度過這一年到底有什麼意義。」 但性格要強的我,不敢跟任何人提到最近的狀況,永遠只想讓人看到我正向、陽光、積極的一面。直到每天沒來由地哭、提不起勁、躁鬱的情況持續兩個禮拜後,我開始意識到「我生病了,需要幫助。」 於是我慢慢的向身邊的伴侶與朋友們,透露出我需要幫助的訊號。猶記那晚,我止不住的邊哭邊抱著伴侶,一連串的把所有內心的聲音都傾瀉而出 「我是不是所有人的累贅?我爸媽送我來唸書我竟然把時間花在憂鬱,我是不是很無能?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優秀,我卻始終都不夠好?我憑什麼在這裡抑鬱,世上比我不幸的人多的是…」 伴侶只緊緊的抱住我說 「你不是累贅,大家都很願意幫助你。我也一直都在你身旁。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度過這些。」 好朋友們也透過告訴我,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願意説他們都願意傾聽,也不用去執著於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因為在他們心中,我一直是發著溫暖光芒的瑄。 從那之後,我開始緩下腳步,每天將生活中讓人開心的小事紀錄下來,在心裡感謝這些讓世界更美好的元素們。 學校附近公園內躺著曬太陽的可愛阿伯們 公園裡盛開的梅花,與綁著的祈福繩。 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正視自己想要什麼,把旅遊的費用,挪用作為看喜歡的樂團、音樂劇的經費,不再盲目的跟著大家旅遊、踩點,而是找尋真正能讓我感到富足且踏實的藝文活動。也把那所謂「必看美景、必做清單」徹底刪除,不再追求勾選式的滿足,而是發自內心的知道「我想要看什麼、體驗什麼」而去做。 攀比的焦慮雖然時不時仍會煩擾著我,但在理解完人類大腦的組成後,我知道「攀比、對現況不滿足、追求更好」等焦慮,都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人類的生存本能,也是促使我們不斷成為自己的動力。 當焦慮再度襲來時,我不會馬上就厭惡並試圖擺脫,而是好好的問自己,焦慮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若是因為眼下的事情時,那就盡我所能的去做;若是因為未來的事情,適度的焦慮可以督促我,但要時時警覺不要讓焦慮製造對還未發生的事件的恐慌;若是因為過去的事,那麼焦慮也無法改變過去,從現在開始就好了。 告訴自己,那些很糟的場景都是自己製造的,什麼都還沒發生也什麼都不會發生。你的幸福和痛苦都是屬於你獨一無二的感受,不會因為他人的幸福與痛苦而消失。 且其實自己一直在以自己的腳步進步著,只是進步並不都是永遠的往上,而是時而往前、時而停滯,時而飛快、時而緩慢。但能夠做到好好的與焦慮共處,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然後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誇獎,知道自己值得也是被愛著的❤️ 2.人際關係的挫敗與孤獨 這一年內,我只結交了兩到三位真正要好的當地朋友。在這裡,人們看到我們時常很興奮期待的問「你是韓國人嗎?是日本人嗎?」,當你回答不是時,他們眼中閃過的失望是忘不了的。 當意識到我們不是他們偏好的、想理解的「外國人」時,第一反應會很想好好的介紹自己來自哪裡,但許多時候都會被回答「哦所以你們就是中國人對吧!」;或被反問「你們會吃蟲嗎?」;或是被教育「你知道你們那裡很危險嗎?我有在新聞上看到隨時都會發生戰爭!」等。 最後對話往往都是接受他們給我的設定,然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下去,最後各自散會。知道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也都是很喜歡外國人的人,但對於渴求深刻人際關係的我,這樣長時間且頻繁的速食交友真的使我感到很氣餒。 另外,因為沒有很多朋友的緣故,通常都是一個人行動,難免會覺得孤單,當好不容易結交到同為交換生的朋友時,對方卻又馬上要回國,或是有自己的計畫不會待在同一個城市。這樣的孤獨感時常會讓人覺得很空虛,且加深對家鄉的思念。 🌖我如何調適 意識到生命中人們就是這樣來來去去,在你的生命裡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留著時,好好的珍惜彼此的情誼,在他們離開時好好的給予祝福。 沒辦法有深刻的情誼也無妨,多認識一些人、多聊一些,只要對話和相處都是舒服自在的,那也是很不錯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慢慢的學著好好和自己相處,找一些自己獨處時做起來會很享受的事(像我自己就是寫這個網站、和煮飯),如此就能漸漸的減少對獨處、孤獨的恐懼,也能減少因恐懼而生的強迫社交。 3.對未來的焦慮與迷茫 這和第一點不落人後的焦慮很相似,差別是當看到在台灣同屆的朋友們,一個個開始畢業、找實習、讀碩士時,轉頭看到自己還在當一個得不到學位的交換學生時,停滯不前原地打轉的焦慮。 迷茫則是因為接近回去的日子,對未來該選擇什麼工作、什麼樣的人生,看似有些頭緒卻又不是百分百確定的那種迷茫,時常讓我感到很不安。(尤其如今AI的崛起,大家都說我們語言專業的會是第一波丟掉飯碗的人_(:з」∠)_) 🌖我如何調適 對未來的焦慮不管在哪裡、哪個階段,都會一直存在,告訴自己焦慮的產生不是因為我真的在這一年浪費了時間、毫無長進、原地踏步,而是因為渴望進步和改變才產生出這種焦慮。 我覺得最有效的做法是,為他們的新成就和新階段感到開心並好好的祝福,同時也為自己脫離不健康的焦慮而感到驕傲。 並認知到自己這一年是有長進的,不管大或小,只要有學到新知、體驗到不同的生活,那就是成長。只要開始肯定自己,便能慢慢的把這種惡性的競爭意識和焦慮轉化成良性的、能夠助長自己進步的好的力量。 而對未來的迷茫,我則是選擇佛系看待🤣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專注現在,讓自己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永遠與時俱進。不過份的焦慮,但永遠保持對時代變化的警惕。 結語 焦慮、不安、迷茫、惶恐、渴望、挫敗…等,都是我們必經且永遠會伴隨著我們的。希望透過我的親身經歷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有人正和你經歷著一樣的過程。也請不要害怕求救,你從來不是累贅,總會有人伸手拉你一把的! 身在永遠不斷競爭的社會裡,為自己建立競爭以外的價值體系是很重要的,也是我正在學習的。如果你也有對競爭的龐大焦慮,不妨為自己建立一個不用競爭便能得到很大滿足感、幸福感的行為模式。 我最近在練習的除了感恩生活中大小的美好事物外,也開始練習更深刻的感受看到的一切,例如一個人到博物館時會待上好幾個小時,不拿手機,只靜靜的讀每一個文字,讓自己和文物一起沈澱。逛完後會得到很大的富足感!…